3月27日,暨大附中40余名学生在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光学科普之旅。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玉环、物理学系党总支书记幸江涛、物理实验中心主任谢伟广等热情接待了来访师生,带领大家领略显微技术发展中的物理魅力。谢伟广教授以“显微技术发展中的物理”为主题,通过生动的PPT演示,从人类肉眼0.1毫米的分辨极限切入,追溯了显微技术的发展历程。他介绍了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通过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并出版《显微志》的里程碑事件,以及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对单透镜显微镜的革新,展现了光学显微镜如何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组合实现放大成像的原理。谢教授还深入讲解了光学显微成像的应用极限—阿贝衍射极限,指出可见光显微镜约200纳米的分辨瓶颈,进而引出电子显微镜的技术突破。他结合电子的带电特性与电磁透镜原理,展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纳米尺度观测中的卓越能力,如硅金字塔纳米线、原子分辨石墨烯等前沿研究案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参观了物理实验中心,近距离观察了高精度显微设备,部分同学还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操作简易光学显微镜,对比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样